相信了太多流行的谬误,家长的焦虑多半是自找的 | 头条
学习成绩、才艺比拼,再加上朋友圈盛行的聊娃晒娃,这些“赤身肉搏”让家长们陷入焦虑,他们恨不得撸起袖子替娃操办所有。宾夕法尼亚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赵昱鲲却认为,无论家长怎样焦虑,都不可能消除孩子成长的不确定,不如放平心态,让孩子去成长为薛定谔的狗,拥抱无限可能。
为什么我们会这么焦虑呢?因为我们相信了很多流行的谬误,把自己搞得太紧张、太累。试试看,能不能把焦虑的心轻轻放下,去体会那种只用眼光欣赏,不去动手改造,只提供鼓励和支持,不强加压迫和重负的父母之爱。
我们的孩子,都是一只薛定谔的狗。虽然你总是忍不住想象他的未来,但孩子到底有怎样的人生,你无法决定。你怎样焦虑,都不能消除孩子生命成长的不确定性。
你眼中的老虎,也许只是野猫。
很多父母都处于过度焦虑的状态,孩子数学没考好,就头皮发麻:“完了,他没有数学天分,以后小升初、中考、高考怎么办?上不了好大学,一辈子不就完了吗?”然后半夜上网搜索提高数学成绩的方法,第二天一早到处打听培训班,晚上交钱报名。
有的父母,不焦虑就活不下去。焦虑孩子说话晚,孩子会说话了,焦虑孩子没礼貌、乱打人。孩子不打人了,又焦虑孩子不会拼写。孩子会拼写了,又焦虑孩子不主动发言......
一位留学女生给国内的父母写信说:
“爸爸妈妈,我在美国一切都好。最近交了男朋友,他虽然只是初中毕业,没有工作,但没关系,我找同学借钱给他用,因为真爱无价。他比我大19岁,对我就像对女儿一样疼爱。他不开心了会打我,但我不会怪他。他有很多爱好,比如滑雪。上周一起滑雪,我把两条腿摔断了,现在躺在医院给你们写信......好了,其实这些都没发生,我没有交男朋友,身体也很好,只是这学期有一门功课没及格。”
父母最终发现,功课不及格这个问题(野猫级别),与女儿生命有危险、摔断两条腿、被老男人骗相比(老虎级别),不是大问题。
举三个例子,都是人在过度焦虑的状态下容易犯的错。
我儿子6岁,家长们在一起聊得最多的就是辅导班,我一般都是扫大家兴的那个。有家长劝我:“孩子闲着也是闲着,艺多不压身,对不对?”
还真不对!孩子损失了其他选择的机会,付出了机会成本。
成年人哪怕不知道机会成本这个概念,在做选择时也会考虑机会成本。比如,有人求爱、你会想一想潜在的追求者比较一番;你收到一家公司的offer还要再等等,看有没有其他机会。可是一到教育上,就不理性了。英语、识字、数学,哪个不重要?手工、钢琴、少儿编程......不都应该学吗?
但是,孩子的时间有限。决定孩子一生的到底是什么?自主性、社交能力、创造力的作用,不比书本知识和考试能力的作用小,这些能力的培养也需要时间和机会。
孩子本来可以用上辅导班的时间自由玩耍,家长眼中的“瞎玩”,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。除了培养探索能力,还能锻炼孩子自主能力。如果孩子整天被家长安排各种活动,在活动中又要听老师指挥,怎么发展自主能力?
如果孩子在操场、公园和小伙伴瞎玩那就更好,既锻炼社交能力,又提高身体素质,哪怕发呆也是在静修创造力,人发呆时大脑并不是关机休息了,而是启动“默认模式网络”,这个“网络”正是创造力的来源。
由于对孩子未来的过度焦虑,家长对机会成本和真实收益无法做出理性判断。
我儿子上幼儿院时,一家长说:“我也想学你,可是不行。我家孩子太差了,没有一点儿竞争力,不补课怎么行?”这个小朋友我认识,活泼可爱,我很奇怪家长为何说她太差。
这位家长掏出手机给我看:“你看,这是她们班的孩子画的画,多生动,我们家孩子只会画圈圈;这是她们班孩子的日记,我家孩子只会写名字;还有这个视频,是和她一起学钢琴的孩子弹的,我家孩子一听要上钢琴课就像要杀了她!”
这位家长犯了取样偏差的错误。她找老公时,不会拿老公和马云比财富、和金城武比相貌、和爱因斯坦比智商、和C罗比身材。但是一旦涉及教育,她就把不同孩子的优点集合一起,成为传说中“别人家的孩子”。让孩子一个人打赢全世界,公平吗?
在儿子的家长会上,校方请家长谈谈最关心的问题。
一年级的家长说:“孩子刚入学,特别担心幼小衔接问题。孩子散漫惯了,能不能适应小学节奏?”
二年级的家长说:“孩子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,作息习惯调整一下就好了。你倒是要注意孩子跟其他小朋友的相处,要是班级气氛不友好,可怎么办?”
三四年级的家长说:“一二年级有什么好担心?到了三四年级学业加重,成绩不理想,我们都得检讨。”
五六年级的家长说:“小升初才是关键。上不了好初中......一辈子都毁了。”
我已经习惯家长们这样的谈话模式了。有意思的是,前面的问题顺利解决,家长们不是反思自己为何如此焦虑,而是立刻扑向下一个问题继续焦虑。有老虎的时候焦虑老虎,没有老虎,把野猫想象成老虎,继续焦虑。
有些家长的焦虑倒不是来自大环境,他们不和别人比较,可仍然焦虑。为什么?焦虑孩子不听话、不爱学习、性格太内向 ...其实,你不仅不用焦虑,还应该恭喜自己:孩子是亲生的,不是机器人生的!
如果孩子3岁就捧着《唐诗三百首》倒背如流,4岁就做数学题;你给他报兴趣班,他欢天喜地练到钢琴五级、围棋九段;你让他洗澡刷牙,他就洗澡刷牙......你生的还是人类宝宝吗?
儿童的大脑发育有个特点,主管情绪的部分发展得快,主管理智(理性分析、决策、抑制冲动)的部分发展慢,20岁以后才基本成熟。孩子不听话,是因为他听不懂。就像霍金给我讲天体物理,我也听不懂。同样,孩子做事莫名其妙蛮不讲理......不是本性顽劣,而是理智脑还没有发育成熟。不要说几岁的孩子,就是二十几岁的人,仍然也会头脑发热、冲动莽撞,做出各种蠢事。
孩子其实是最爱学习的,因为人类是最依赖学习的一种动物。
人类不像小马,生下来就会跑。人类宝宝生下来只会吃奶、哭和睡觉。人类的生存优势——强大的大脑,需要漫长的发育,而学习是促进大脑发育的必要手段。既然进化鼓励学习,为什么一说起学习,大家第一反应“学习是苦差事”呢?因为学习方式变了。
大脑的学习方式,是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发展出来的,是为了解决几万年前老祖宗的生存问题,比如打猎、采集、求偶、生育,而不是现在的写字、编程、弹钢琴、学英语。凡是与远古时期生活方式相关的,大脑就比较喜欢,比如爬树、游泳、扔石子、玩泥巴、过家家、玩打仗游戏,还有傻乎乎的、好像毫无目的地到处疯跑。从进化的角度看,学习的本质就是掌握必要的生存技巧。
孩子的玩可不是浪费时间,他们是在演练生存技能——有的和人际交往相关,有的和运动能力相关,还有的是提升认知能力,比如叠纸飞机、把床当成堡垒玩打仗,乃至拆遥控器、把拖鞋统统扔浴缸里......在这瞎玩乱玩的过程中,大脑迅速发育,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体系获得快速搭建。
孩子喜欢玩,不喜欢学习,并不是因为他们顽劣不自律,而是人类天生不喜欢单调的学习方式,大脑也不习惯这些跟远古生存毫无关系的知识。
有些父母总担心孩子太内向,恨不得孩子一学会说话就主动社交。其实这不是孩子的问题,而是家长不了解孩子社会性发展的规律。
对于1-3岁的孩子来说,在一起不交流、各玩各的并不是性格内向,而是这一年龄段的正常表现,发展心理学称其为“平行游戏阶段”,是从单独游戏到社交类游戏的过渡。再过一段时闻,你会发现孩子开始交流了:“你有红色的乐高吗?我需要一个。”或者“我们一起来搭坦克吧”。
比如说谎。2~4岁的孩子,语言能力快速发展,喜欢在各种情境使用,但他们分不清什么是事实、什么是想象。所以,当妈妈看见孩子吃薯片而孩子说“我没吃”时,并不是孩子说谎,他可能在想:“糟了,我希望妈妈没看见我吃薯片。”于是脱口而出“我没吃薯片”。
孩子并不是故意骗你,只是在表达内心愿望。再过一段时间,他就不会说这种“谎”了,他会高规格地自圆其说。你应该庆幸,孩子的社会认知能力提升了,能猜到别人的想法,开始和你进行智力竞赛了。
当然,我不鼓励、纵容孩子说谎,只是劝慰各位父母,在孩子心理发展的早期,说谎是正常的。
为什么孩子的缺点被放大,其实这跟传统大家庭解体有关。比如你发现,某个小表妹,小时候特别害羞,现在竟然是销售经理;三舅家的狗剩,小时候顽劣无比,长大后竟然是人民教师,广受好评……等你再来看孩子的那些“缺点”时,就不会那么焦虑了。
想一想,在孩子惹得你头大的问题里,有没有自己的影子?
我家孩子做作业拖延时,我就想起自己写这本书时各种拖延;孩子弹钢琴遇到挫折要放弃时,我想起我自己在研究中遇到阻碍就轻易放弃;孩子在不给他买玩具而哭闹时,我想起自己因为多年前未达成的心愿,至今耿耿于怀......
作业、钢琴、玩具对于孩子的挫折,一点儿不比写书、研究、旧日遗憾对我的挑战小。如果我可以轻易原谅自己,为什么不能原谅孩子呢?
所以,现在我看到孩子有这样那样的“缺点”时,再不会焦虑了。他确实不如“别人家的孩子”,因为他是我亲生的啊!如果他竟然超级自律、超级勤奋、超级好强,那一定是隔壁老王生的!
当然,接纳孩子的缺点,不等于不帮助改善。我这里强调的不要过分焦虑。看看自己吧,比如我确实不够勤奋,不够自律,也不好强,但那又怎样?我依然娶了一个好妻子,有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,有一份自己喜欢、非常有趣的事业,既能帮助别人,又能支撑家庭。我需要改正所有缺点吗,会不会同时也失去了优点?
你的孩子,都是薛定谔的狗。
他们长大后,也许成为销售狗、程序狗、护士狗,也许成为科研狗、培训狗、创业狗。他们逐步经历高中狗、大学狗、考研狗,有些是生物狗、化学狗,有些是历史狗、漫画狗,都要做一段时间单身狗,大部分会变成养家狗。如果幸运的话,都是房贷狗 ...
育儿就和量子力学一样神奇。当孩子呱呱落地时,一无所知,一无所能,怎么就慢慢长成了那个淘气鬼?怎么就在脑子里装进了那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?怎么就变成了一个稳重、负责、努力、对社会有贡献的人?如果有谁声称明白了育儿,那他一定不明白。
薛定谔的狗,就是育儿中最神奇的一点——你的孩子有无限可能。随着时间推移,他身上那无限多种的狗态,每天都会坍缩无限多倍。最终,他只会成为一种狗。
薛定谔的狗要面对的,只是方向问题。他究竟学文科还是理科?一个男孩子,不喜欢金融、计算机,却喜欢画画、读书怎么办?他为什么就喜欢那么平庸的女孩子,哪里比得上我安排的白富美?
这些问题都不影响他人生的本质。文科狗和理科狗,也许一类狗比另一类狗的前途更远大,可哪类狗都可以活出精彩人生;金融狗、IT狗和美术狗、编辑狗,统计数字能显示哪一类狗能吃到更多肉骨头,可每一种职业都可以带来乐趣和成就感。
现代社会充满机会,几乎每个人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。以前你的选择有限,你做的包子村里的人不爱吃,开饭店就会饿死;你写的文章乡试的主考官不喜欢,就得回家种田。现在互联网把所有人都连接起来,人们很容易就在茫茫人海中找到同好和潜在客户,以前那些不可能存在的机会,正在不断涌现。孩子做的事情,只要有一千个人喜欢,每个人每年愿意付五百元购买他的服务,他就能过上好日子。
所以,请放手让孩子做一只薛定谔的狗,让他去体验探索未知世界,去不断试错校正,完善自我。既然我们无法预设孩子的未来,那就张开双手拥抱一个不确定的未来。
▼
来源 | 外滩教育(ID:TBEducation)有删节
责编 | 陶小玮
“新校长传媒”广告合作请联系 023-67450968
推荐阅读
点击关键词,阅读更多“头条”内容
/ 蒲公英大学2017年课程 /
点击下图,直接连线 ▼
/ 聚焦新学习盒子/
点击图片,打开盒子更多精彩 ▼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一键订购